手风琴往事

原创 田樱  2023-02-07 14:48:45  阅读 999 次 评论 0 条

我去大连旅顺口区营城子参观民俗馆时,一台老式手风琴,吸引了我的眼球。

20230207145040167575264017827.jpeg

往事留香,回忆的丝缕浮现着五十年代初:那时,大连刚解放,家居老屋是在水仙街一座日式旧屋,离此不远是苏军军营,军营隔道是苏军官和苏联专家家属住宅。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放学回家,从离家不远的苏军军官家属院里,传来了一阵悦耳的手风琴声,琴声幽幽。虽然是用俄文演唱的,我不知道歌的名字,但那清新委婉的歌声,吸引着我停住了脚步。细目瞅去,一位身着军装的军官手拉手风琴,身旁两个孩子手拉手,随着琴声歌唱着,悦耳的歌声,欢快地演唱。

天长日久,我逐渐和那个小女孩莎娜与她的弟弟谢廖沙熟悉了,并成了朋友。我们一起溜冰、看小人书,学唱中俄文歌曲,到军营俱乐部看电影。记得,那日下午,莎娜的父亲又拉起了手风琴,我们随着琴声唱起了《卡秋莎》:

“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温的轻纱!

卡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唱罢歌曲,坐在小院的一棵白桦树下,听着莎娜的父亲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讲述了《卡秋莎》的故事。他说卡秋莎是一位俄罗斯女人常见的名字叶卡捷琳娜的爱称。在残酷的卫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习惯于把“卡秋莎”比作自己心里爱慕的姑娘。在战火纷飞的战争环境,唱着《卡秋莎》,冲锋陷阵,仿佛是为自己心爱的姑娘而唱,为自己的理想和希望而唱。他还告诉我“卡秋莎”又是火箭炮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在卫国战争中,红军战士们把他们最心爱的武器火箭炮,也称为“卡秋莎”。把火箭炮命名为“卡秋莎”,还有一段真实的故事,在卫国战争中的一次战斗:一天傍晚,突然从德寇掩体里传出《卡秋莎》的歌曲声,德寇多次播放,并不时喊叫辱骂苏军,以此诱惑,但更加惹怒了苏军战士。黎明时分,苏军后方出现了飞快的卡车,上面摆放威慑四海的火箭炮,当万炮齐发,战士喊着“乌拉”发起冲锋,消灭了德军并夺回了留声机和《卡秋莎》唱片。由此,战士们把心爱的“卡秋莎”的名字献给了火箭炮。

听着这些讲述,“卡秋莎”在我的心目中是美好的象征。此后,我还听到莎娜一家,伴随着手凤琴演唱的《山楂树》、《红莓花儿开》、《小路》等。后来,莎娜一家回国了。

岁月如梭。事隔多年,那年我到莫斯科参加经贸洽谈会时,客商科萨诺夫,邀我到他在莫斯科市郊的家里做客。晚餐饭后,我们走上阳台,观赏莫斯科郊外的夜景,街灯映射着屋前的一片泰加林、杉树和白桦林上,风儿从林间穿过,雪落树上,四周静悄悄。忽然,一曲悠扬委婉的手风琴声传来:“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扬着柔温的轻纱……”呵,《卡秋莎》!原来是科萨诺夫当军官的儿子,依窗拉着手风琴歌唱着。

老歌忆人,老歌传情。此时,我眼前仿佛浮现着当年莎娜和谢廖沙的父亲拉手风琴,全家人演唱《卡秋莎》的往事。

我深情地对科萨诺夫说:“一首老歌,一首反法西斯战争的老歌,一直在我们两国人民中间流传,美好的东西,总是让人难忘!”

一台手风琴,一段往事,记忆留香。

20230207145043167575264364344.jpeg

作者简介:田俊明,笔名:田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大连市散文学会会长,辽宁省散文协会理事,大连市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大连市作家协会副会长,现为大连市作家协会顾问。著有:《榴槤情》、《樱花情》、《草屋情》、《峇厘情》、《吴哥情》、《基纬情》、《雅典情》、《海天片羽》、《樱》等。《岁月情》(待出版)

本文地址:http://www.cgsfq.com/post/8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琴萌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