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家王朝刚——音乐教育要回归本真

转载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2019-03-01 10:34:31  阅读 1978 次 评论 0 条

王朝刚出生于 1953 年 2 月,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甘肃手风琴学会会长、中国手风琴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民族音乐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有器乐演奏、学习与教学、音乐教育理论、音乐表演理论。其撰写的百余篇论文被《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人民音乐》《中国音乐教育》《钢琴艺术》《电化教育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中华音乐文化教育杂志》《西北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2006 年出版专著《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在 2007 年新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系列教程》中,担任一、二册(共三册)第二主编;2010 年出版其担任主编的论文集《西北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年鉴》曾多次对其研究成果予以介绍。其理论成果被广泛引用并散见于数百家网站。曾获得第三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奖一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25322efda1ea13a7e7097075f9a96ec2_00300157877_bb8d4122.jpg

"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对音乐的喜爱和倾听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会说话的幼儿就会哼唱自己的歌,会走路的幼儿就会随着音乐手舞足蹈。几乎所有的人在童年时都是喜欢音乐的,只是在成人化的过程中慢慢产生了对音乐的‘钝’感。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必须要回归人的童真和音乐的本真。"

记者曾在金城文化沙龙听过王朝刚老师的讲座,有别于其他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循循善诱,触类旁通,并不是就音乐谈音乐,而是从一些看似和音乐无关的学科理论知识自然而然地延伸到音乐领域,让人豁然开朗并印象深刻。记者在王朝刚老师位于西北师大的家中见到了他,偌大的房间宛若工作室般应有尽有,除了各种乐器和教材,他还装配了最先进的电脑和网络系统,在全球任何地方,只要有网络,他都可以随时方便地调取全部的资料和课件。此时他正在用电脑熟练地做需要演讲的演示文稿,年逾花甲的他操作熟练,让很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似乎是看出了记者的惊讶,他笑着说:" 音乐给了我乐观的性格和敏捷的思维,并不会因为年纪而迟钝。我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从未停止探索,我还有很多东西想去学。年纪对我来说并不是障碍,失去兴趣才是最可怕的事。"

王朝刚在中南民大讲学时留影

在攀谈中记者得知,王朝刚出生在甘肃景泰县五佛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我的父母亲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村的生活很困难,要供两个学生上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父母对我和妹妹的上学却是竭尽全力,从未轻言放弃。" 小学六年,王朝刚的学习成绩一直居于全班前列。谈起学音乐的经历,王朝刚回忆说:" 上小学时,我们班上的男生们都喜欢吹竹笛,我的音乐生涯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1969 年,年仅 16 岁的王朝刚被聘任为当地小学的民办教师,主要上语文课和音乐课。" 记得学校里有一台撒气漏风的脚踏风琴,这成了我的最爱。我在这架破琴上摸索着学会了很多曲子,但却不知道黑键是派什么用场的。" 后来,王朝刚又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把二胡,吱吱扭扭地拉了起来。" 没有老师,没有教材,我就找了本刘天华的二胡曲集,自己学会了《良宵》《光明行》《病中吟》等乐曲。也不知音准不准,节奏对不对,却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其中 " 王朝刚笑着说。

1971 年,王朝刚被所在公社推荐上了甘肃师范大学,成了首届工农兵大学生,谈起这段经历王朝刚依然历历在目。" 那时我还不识五线谱,也是第一次亲眼看见竖式钢琴,当时我都奇怪它怎么和在电影和图片中看到的钢琴不一样,倒是和风琴几乎一个样,只是个头大了一些而已。" 大学生活让王朝刚大开眼界,很快他就进入到刻苦学习的状态之中,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练琴、唱歌、看书学习。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被确定留校任教,但他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当学生时感觉还好,但当了大学老师,压力顿时倍增。" 王朝刚说 :" 我把当老师看做新的加油站,依然发奋地学习和练琴恶补了很多理论知识,得益于从小养成的爱看书的习惯和大量阅读积淀的知识背景,使我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因而帮助自己较快地提升了专业理论与技能水平。"

王朝刚感慨地说:" ‘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对我来说真的很贴切,上世纪 80 年代初,我偶然从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叫做《运动生理学》的书。这是为运动员、教练员而撰写的一本常识性读物。就是从接触这本只有几十页的小册子开始,我陆续购买和阅读了大量的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思维学等相关学科的著作,逐渐进入了一个耳目一新的奇妙世界。我发现,音乐学习、教学与表演中许多现象在这里得到了科学的诠释,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在这里找到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 从此,王朝刚打开了新的科研思路,尝试运用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研究音乐学习与教学。" 我认为,传统的音乐表演技能教学,一直沿用师徒相承、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它虽然具有较为成熟的技巧训练方法,具有许多无法取代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非科学化的倾向和弊端。其教学效果的优劣则基本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技能与个别经验。导致了音乐表演、教学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认识和观点的产生。所以,广泛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发展传统器乐演奏、教学理论的必由之路。" 王朝刚笃定地说。

王朝刚在手风琴发展论坛做主题发言

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王朝刚不断地发现和探索研究了许多重大的学术问题,比如演奏者的修养、个性和风格为什么可以转化为有意味的声音?意识、心理、思维、情绪和演奏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外部技巧操作为什么可以内化为意念的操作?得心应手的演奏能力仅仅依靠练习就能获得吗?为什么公开表演中越怕错就越出错呢?本能在乐器学习和表演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朝刚说:" 近二十年来,我始终不停地提出问题,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特别注重从宏观方面去把握音乐表演技能的学习与教学问题,如心理学视域下的音乐表演技能训练与教学、意念致动与音乐学习表演的关系等。" 在记者的询问下,王朝刚阐释了 " 意念致动 " 这个观点。演奏技巧的最终形态是意念的操作。这个发现对于乐器的学习、表演和教学有着重大的意义。意念的概念贯穿在器乐学习、表演与教学的全过程,它与每一位演奏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了专业音乐教育,王朝刚还非常关注少儿业余音乐培训领域,他表示出对少儿业余音乐学习的一些忧虑。" 我曾在《中国音乐教育》上发表过《少儿器乐热的审视与思考》一文,指出了业余器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弊端。近些年来,相对于专业学校教学,业余器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多、更具普遍性。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过分功利化和专业化。许多有天赋的孩子在乐器学习过程中,成了追求功利性目标的工具。他们的演奏水平一天天提高了,演奏曲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了,但对音乐的喜爱却日渐消失,越来越不想也不敢公开表演了。更可怕的是,大多数孩子一旦停止学琴,那件过去曾为他们所喜爱、曾被他们练习过无数次的乐器便被束之高阁,甚至终生都不再摆弄一次。作为音乐教育者,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王朝刚表示,其实绝大多数家长最初选择让孩子学习乐器时,并没有太狭隘的功利意识。而更多地着眼于素质教育和审美教育,或是让孩子有点业余爱好、一技之长。可是一旦开始学习,就误入了歧途,把孩子对音乐仅有的一点兴趣和乐趣 " 榨干 " 了,甚至让孩子对音乐产生了厌恶情绪,这是得不偿失的。我认为少儿音乐教育应该在引导孩子兴趣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快乐的学习,不要恶性竞争,要回归音乐的本质,让孩子打心眼里由衷地喜欢音乐。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王朝刚说:" 音乐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如果抱有太狭隘的功利目的,过分追求专业化,就会把许多孩子赶出我们的队伍。要想教好学生,首要端正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从事业余教学的器乐教师和琴童家长要了解少儿的心理特点,明确业余器乐学习的性质,摆脱狭隘的虚荣心和功利意识。要把乐器作为阶梯,使孩子们由此进入音乐的天地,获得美的陶冶和愉快的体验,让音乐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文 / 图

本文地址:http://www.cgsfq.com/post/272.html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朝刚手风琴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来源于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华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